翻页   夜间
龙皇书院 >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 第194章 这可是国之利器
 
大秦位面。
秦始皇嬴政眉头紧皱:“华夏导弹之父?这导弹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为何此人会被授予如此多的头衔?”
“回禀陛下,此物应该是一种具有极大杀伤力的火器!其威力足以震慑诸国!”
李斯和一群文武大臣仔细分析了半天,觉得导弹应该就是像后世的火炮那样的东西,只不过威力更大一些!
“一件火器就能震慑诸国?防止夷狄来犯?这怎么可能?”
嬴政心里还是不太相信李斯的解释,但他自己又根本弄不明白导弹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这时候一旁的史官忍不住小声说道:“陛下,刚才微臣翻阅了一些天幕记录,查到后世子孙研制出了一种非常厉害的兵器,可以瞬间摧毁数座城池!让数十万人灰飞烟灭!”
“什么!竟然有此神兵利器?”
听到这话,即便是嬴政也吓了一跳!
要知道当年的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就震慑的六国不敢与大秦对抗。
倘若世上真的有这种瞬间毁灭几十万人的神兵利器,那岂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了?
这时候李斯也赶紧查看了史官的记录,然后恭敬的说道:“陛下,微臣查到确有此事!在后世1945年之时,有两颗号称原子弹的武器摧毁了广岛和长崎这两座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城池!”
“那原子弹和导弹有何关联?”
“这……”
满朝文武此刻全都面面相觑,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这里面的关联。
……
大汉位面。
刘邦对于导弹这种东西兴趣缺缺。
因为这东西他根本研制不出来,与其羡慕,还不如想想杂交水稻的事情,兴许还能有些突破!
……
三国位面。
刘备望着天幕眉头紧皱。
“这东西有伤天合,还是不去研究的好。”
诸葛亮闻言并未回答,因为他对于导弹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只不过他当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杂交水稻方面,所以只能暂停导弹的相关研究了。
……
大隋位面。
隋炀帝杨广看到导弹的相关数据不禁一阵兴奋。
“此物既然能够飞行这么远,那为何不让这导弹和原子弹绑在一起?如此一来岂不是可以指哪儿打哪儿?根本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够轻松灭掉任何一个敌国!”
“皇上高见!只可惜咱们现在并没有这种技艺高超的工匠,无法研制出此物啊!”
“不着急,原子弹不是也没有造出来么?你们给朕找人慢慢的造,朕等的起!”
杨广之前就一直对原子弹念念不忘,此刻看到了导弹的相关数据,就突发奇想的想要将这两种东西绑在一起发射出去!
……
大唐位面。
李世民此时已经意识到了火器的重要性,他决定召集天下的能工巧匠,为大唐的军队打造更强大的火器!
……
大宋位面。
赵匡胤突然来了精神,心想既然他们老赵家的那些小兔崽子靠不住,倒不如直接多开发一些强大武器,到时候依靠这些武器就能保住大宋江山了!
……
大元位面。
忽必烈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心想这未来的世道真的变的那么不可思议了么?
火炮可以直接打到邻国,还能乘坐钢铁飞鸟巡游万里!
如果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他们的蒙古铁骑恐怕很快就要被淘汰了!
所以忽必烈的内心也很纠结,心想要不要现在也搞一些科技类的东西?
可是他再转念想想,大元朝今后也就传承百年而已,自己犯不着为了千年之后的事情揪心。
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黄金家族的后裔走一步算一步吧,他忽必烈这一代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就行。
忽必烈想的很开,虽然他以前也想过为大元朝逆天改命,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也许这就是蒙古人的豁达。
……
大明位面。
朱元璋现在可谓是操碎了心。
“李善长,咱们现在能研制出导弹么?”
“回禀皇上,目前咱们工部还没有这个技术,不过刚刚微臣和陶万户讨论过了,这导弹的雏形基本可以确定,只不过想要研制出射程万里以上的导弹还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听到这话,朱元璋并不怎么满意,因为他觉得大明的能工巧匠这么多,怎么就制作不出来导弹?
即便他们现在无法达到后世那么远的射程,但是达到百八十里的射程应该还是比较轻松的吧?
“导弹是国之利器,此事绝不可耽搁太久,咱给工部拨款十万两白银,务必尽快的研制出导弹!哪怕是百八十里的射程也行啊!”
现在正是北伐的关键时期,朱元璋知道徐达等人前往漠北剿灭北元余孽比较困难,但如果能够尽快的研制出导弹的话,那些北元余孽就不足为虑了!
……
朱棣在位时空。
朱棣将三杨、于谦等人全都叫到了自己面前。
“你们都看到了,未来的战争并非人力之争,如果咱们大明能够率先拥有此等战力,今后还用为瓦剌头疼么?还用为辽东头疼么?还用为子孙后代头疼么?”
“皇上您说的很对,可是这导弹绝非现在的人力物力能够制作出来的,如果强行去做这件事情,恐怕不但会耗费巨大的精力,还会劳民伤财啊!”
杨士奇觉得这个时候研制导弹并不合适,毕竟永乐大典的编着就已经耗费了许多银子。
如果再继续挥霍下去,那大明的国库肯定支撑不下去啊!
其他几人也是同样的看法,导弹虽好,但现在强行去研制,就等于劳民伤财啊!
朱棣也知道大家的担忧不无道理,所以此刻就只能选择把这件事情往后推迟一下。
……
大清位面。
康熙望着天幕说道:“今后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强大国力的保障,咱们大清决不能再闭关锁国了!”
想到这里,康熙忍不住又是一阵长叹,虽然他心中有想法,可是后世子孙的事情他又怎管的完?
……
乾隆在位时空。
此时的乾隆非常着急,因为他知道大清就是从他这里开始衰败的,他必须为大清的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行!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