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龙皇书院 > 四时好 > 第39章 第39章
 
群臣跪在原地面面相觑,没一个人记得要起身接旨。

先帝打压了半辈子的武臣,谁知道最后看中的继位者竟是儿子中唯一的武王。

众人都愣住了,段崇泽就叹了口气当了回出头鸟。他握着圣旨心中思绪万千,他在想先帝是不是后悔了,但情势紧迫,容不得他想些有的没的。

如今遗诏已经有了,最紧要的就是劝雍王登基了。

雍王崇武善战,但因居于京师,手中不敢掌兵,所以只做了一个闲散王爷,平时除了去京郊大营和进宫陪太皇太后说话,就只待在家中哪也不去。

明明是太皇太后唯一亲自抚养的王爷,却偏偏又是最低调的,京中乱腾的时候,雍王除了把府中亲兵分去一半守着太皇太后,剩下的什么也没做过,翀王倒是想去拉拢这个会带兵的四弟,但他去的时候不凑巧,正赶上雍王妃要出门,一马鞭抽过去差点把翀王打的破了相。

除了雍王,段崇泽自信哪个王爷他都能摸的透,可偏偏继位的就是雍王。

关于雍王继位一事,朝中大臣多有不满,雍王不爱立于人前,不了解他的不止段崇泽一个。

可再不满也不能不听从先帝遗诏,大臣们自己把自己说服了,却一直没等到新帝露面,等了两天没见雍王府有信儿传来,朝臣们这才急起来,几番打听又到了王海那里,看着面前这许多人,王海抹了一把汗,结结巴巴道:“雍王殿下……不想继位。”

翀王和禹王打破头都想要的帝位,雍王竟能轻描淡写来上一句不想要,朝臣们急的嚷了起来,恨不得立刻把雍王捉来继位,可却找不到雍王人了,问到雍王府里去也是一样的答复。有人不信,雍王妃便让人开了大门让他们自己进去看,众人哪有这个胆子,只好离了雍王府去其他地方找寻。

没有线索,在偌大的京城中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他们像无头苍蝇一般乱找一气,险些要放弃的时候,雍王自己又冒出来了。

他带着两个少年,一身血污的进了大理寺。

雍王进门就先扔了个人头包袱,面前这位是新帝,小官员便忍着惊惧多问了一句,雍王倚坐在椅上,又从怀中掏出几封沾了血的书信。

先帝身子是不好,但也没到说死就能死的步数,雍王对亲爹没什么感觉,但太皇太后为着亲儿子伤心,雍王便不能不放在心上。

出京之前雍王先去了停放先帝遗体的冰室,大逆不道的事情雍王没少做过,有太皇太后撑腰,所以才从小到大都没人敢动他,看着雍王面无表情的掀了盖着先帝的殓布,小宫女身子一抖,硬咬着牙跪在了地上。

雍王在先帝身上按了几下,又取走了先帝脖颈上挂着的白玉,这才带着李明珩和魏渊出了京城。

段崇泽带着人急急赶去大理寺的时候,雍王已经不见了,大理寺卿急忙拉着段崇泽去看雍王带回来的人头。

这个人他们两个都认识。

是李振。

是被先帝下旨终身囚禁在河北的逆王,亦是曾经最受先帝宠爱的贤王。

桌上的书信是李振与京中官员宫中内侍的诸多来信,雍王把它们尽数留在了大理寺,大理寺卿大着胆子问了一句,雍王擦了擦自己的刀,只说让大理寺卿自己看着办。

段崇思算了算日子,雍王数日不见,竟是跑去河北行宫杀了亲弟弟。

大理寺卿老老实实的按照雍王给出的证据,将所有涉事官员都抓回了大理寺,翀王和禹王原本还想闹一闹的,直接被雍王这一刀吓到了,两个人摸了摸脖子,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贤王。

贤王十多年前就曾蓄意谋反,只是事还未成就先败露了,先帝没想到儿子中竟出了个如此大逆不道的,虽是气急,但有废太子在前,他也算是见识过了,所以才忍住了没杀人,只是夺了封号之后把儿子圈禁在河北偏远行宫中。

谁又能想到贤王被圈禁数年,居然还能有本事与京中通上消息。

翀王蠢笨,禹王无能,剩下的几个王爷更是被先帝折腾的大气不敢喘一口,雍王都没怀疑过废太子,直接带着两个小子去了河北。

废太子要真有这弑君的本事,也不至于屡屡被废。

砍完人回来,雍王又成了无事人,不说继位,也不见人,只在大理寺结案那天听了一耳朵,大理寺卿判刑极重,但雍王什么也没说,听完处决之后便带着魏渊一路踱回了雍王府。

贤王固然有罪,但若不是先帝做事太绝,后来又宠信馋臣,也不至于死的这般无声无息。

雍王活得洒脱,朝臣却要过不下去了,史书他们看得多了,雍王这样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雍王府堵过,京郊大营也蹲过,可就是一点儿用也没有,最后没办法,还是王海出来提了个建议。

雍王可是从小养在太皇太后膝下的。

众臣恍然大悟,立刻收拾了整整齐齐跪在太皇太后宫门前。

跟着一起跪的还有几位太妃。她们不见得多看好雍王,但是雍王确实比其他几位王爷更像样些。先帝并不十分爱美人,以前宠爱魏贵妃,但魏贵妃去得太早,后来宠爱秦贵妃,可贤王又坏了事,那之后先帝就只喜欢一个人呆在勤政殿了,后宫嫔妃本就不好过,如此更是难以得见天容,雍王府中收益并不多,但却是每个时节都会送东西进宫中来。

便是小小采女,也能拿到雍王府的一分孝敬。

朝臣们一连跪了三日,恍惚间有老臣想起以前也曾在宫门前连跪过三日。

那是十多年前,贤王意图谋反时曾想拉穆家下马的时候,先帝气急之余,也想借此事抄了穆家,那时他们也是如此,自发的跪在宫门前。只是当时先帝以朝臣家眷性命威胁,又有穆国公亲自来劝众人回去,众人心中绝望,以为穆家从此真的要完了,谁知跪在宫门前的第三日,西北捷报快马入京,穆五穆长栒单枪匹马挑了敌军首领下马,敌军溃逃,大周大获全胜。

太皇太后也终于在穆长栒回京之后下了懿旨,赐婚穆家五子与清平郡主,然后逼着皇帝同意穆家回山东避祸。

先帝七岁为帝,但到底还是比不过为后便手握朝政的太皇太后。

十几年前太皇太后做得了主,十几年后自然也能,雍王可比先帝更知孝顺二字如何书就。

太皇太后知道孙子的心结,也没逼着孙子一定接下皇位,这是她经历的第四个皇位了,居于高位越久就越明白,身为帝王不见得一定是件幸事。

朝中无主,按理说该是日渐颓败,但只要太皇太后在世,大周就绝不会乱,所以众臣才能容忍雍王这么久都不登基。大周风波不断,但却没有一次是太皇太后出手解决不了的,雍王不愿称帝,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但他更不忍祖母这把年纪还要为大周操劳。

若非生在帝王家,雍王都怀疑自己是能落草为寇的混不吝,在宫中陪着太皇太后住了几日,他回到雍王府,召集了府中所有的人来,十分平静的宣布,他打算要做皇帝了。

年定慈从来都不会对雍王的话提出任何异议,其他姬妾虽然不至于个个伶俐,但她们知道看眼色,不管什么事,跟着年侧妃准没错,雍王妃听完雍王这句不亚于平地惊雷的话,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做皇后……是不是比雍王妃还要威风?”

雍王一向不爱理会雍王妃,尤其她又开始不说人话了,雍王连顿都没顿一下,继续顺着话音往下说。

雍王至今也没认为自己有什么治国之才,而且他对先帝为何选他做皇帝心知肚明。

先帝是在向太皇太后认错,也是想求太皇太后继续守卫大周江山,他给雍王留的遗旨,与当年父皇留给他的遗旨,一模一样。

所以雍王在继位之前,先与太皇太后挑好了储君人选。

儿子们都在场,不用提他们也知道父亲和太皇太后挑的是谁,有姬妾小心翼翼看了雍王妃一眼,却又被雍王妃瞪了回去,无论雍王挑的是谁,她总是母后,反正她也没儿子,谁知道最后竟还能捞个太后做做。

一句话把本来不想理她的雍王气笑了,雍王妃向来不怕他,反手便抽出了马鞭要和他理论,年定慈几句话安抚住两人,然后散了众人,开始着手入宫之事。

府中事务都是年定慈在管,旁人不愿插手,也插不进手去,年定慈管就罢了,若是别人敢多嘴,雍王妃的马鞭是必定要去招呼一顿的。

先帝八月身故,雍王硬是拖到十一月才登基,他嘴上说着无治国之才,但真上了手却处理的极好,仅仅一个月,众臣们就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多儿子中,先帝独独选中了雍王继位。

大周王爷何其多,但却只有雍王一个,最了解民间真正向往的是什么。

雍王接手过最贫瘠的封地,也驻守过最偏远的边疆,他比朝上的文臣武将更知道百姓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十五年前穆长栒一战成名,那场战役足以名垂青史,所有人都知道雍王去过,却不知道他是怎么去的。亲王不可领兵,先帝也从没下过旨意,雍王是自己混进了小兵中跟着去的,他从小被太皇太后养在身边,一直活在穆家人的庇护之下,所以他比外人更想知道别人眼中的穆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也许只一个差池,雍王殿下就会永远留在西北回不来了,但不知是命好还是命不好,去了西北不足一月他就被穆长栒认了出来,不但安安稳稳的活了下来,还亲眼目睹了穆长栒那绝命一枪。

父皇视穆家为眼中钉,但他不一样,几个月的相处骗不了人,即便不是为了祖母,他也愿信穆家绝无二心,与其说父皇是嫉恨穆家,不若说迁怒,因为他此生都注定活在祖母的阴影之下,他反抗不得,就想拿穆家开刀,可穆家,偏偏没有一个是软骨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